传说:观音道场,太平山寺
太平山寺,座落于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镇,东临黄海,始建于宋代,至今有七百多年历史。寺院以供奉宋代青石观音为主,香火鼎盛,灵验异常,远近闻名。
太平山名为山,实为一座土墩。据历史记载,古时包场一带还是大海,一日,从海上漂来石观音像一尊,百姓围观,有人叩首问道:“观音菩萨,此处有太平山,您愿居此安住否?”但见石像微笑,似点头应允,众人惊喜,奔走相告。又稟香花果烛之仪,礼请石像至太平山建寺供奉。
沧海桑田,白云苍狗。
1964年土改时太平山寺有房11间,其中朝南屋2棣,每3棣,朝东屋5间,属厢房。植银杏两株,茂密参天,传有三人合抱之粗。
1952年、1987年先后两次被县文教局,中心校拆去部分庙房建造新余小学。石像也被移进附近一陋室供奉。“文革”中,石观音像倍遭劫难,被人砸得身首分离,沉入河中。
1992年,当地民众将“石观音”打捞出水,并发动捐资修复了大殿。
2002年1月,太平山寺经南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正式对外开放,修复后的“石观音”作为主尊供奉於太平山大殿。
2007年6月,“石观音”被市政府列为“第三批县市级保护文物”。
目前寺院一期工程有天王殿,圆通宝殿,财神殿,祖师殿,僧寮等主体建筑。
2010年11月,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为寺院泼墨,题写:太平山寺、佛光普照、天王殿、圆通宝殿四块匾额。
二期工程正在筹备,藏经楼、禅堂、念佛堂、弘法院、厢房、山门、征地等一系列发展工作。
寺院僧众爱国爱教,恪守清规,每年举办华严、法华等大型法会,设立禅修班,每月定期讲课,提高僧俗正信正行,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,不定期的开展慈善活动,资助孤寡,将观音菩萨慈悲精神落实人间。
春节期间,香客人山人海,长队如龙,更有舞龙舞狮者在锣鼓的助兴中,为百年道场送了一份热情激昂的礼物。古老的寺院,宁静的道场,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,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那早晚的钟鼓,声声的木鱼,无不是观音菩萨对众生慈悲的呼唤与诉说。
现状:
圆通宝殿,落成于2011年元月,总面积475平方,明清风格。主尊供奉宋代观音像,青石材料,分主体与基座两部分,高1.9米,基座高0.5米,雕像神态清秀自然,慈悲庄严。海岛供奉大悲咒观音八十四化身像。
2010年传印长老为圆通宝殿题写佛光普照与圆通宝殿匾额。
天王殿,建于2011年,明清风格,建筑面积260平方,殿内供奉弥勒、韦陀、四大金刚。
2010年传印长老为天王殿题匾,净慧长老赐联。
祖师殿,供奉禅宗祖师,中间达摩尊者、左边六祖慧能大师、右边百丈禅师。一华五叶,心灯永继。
伽蓝殿,供关圣帝君一尊,左手拈须,右手持刀。威风凛凛,栩栩如生。护佑山门镇靖,道场安和。
护法财神殿,此殿财神异常灵验,手托元宝,笑容可掬,远近商贾凡有买卖生意,大单交易皆喜来寺焚香叩拜,虔诚祈祷。
楹联:
圆通宝殿:
一、
古寺近东瀛浩渺烟波听禅机
宋朝留圣跡青石点首开言笑
二、
通力应群机杨柳枝头春意浓
圆明照法界大悲眼里众生苦
三、
海为渊江是源海江门户见渊源
花开佛叶成道花叶世界闻佛道
祖师殿:
师家作略指凡心而见佛心
祖辈宗风即世谛而明真谛
财神殿:
大士行娑婆无悲无喜
财神现法界非贫非富
天王殿:
一、
慈氏开颜兜率说法候当来
金刚威猛须弥顶上安宫殿
二、
金汤固佛国海众安和
宝杵镇魔军山门清净
三、
增长慧根而持国土喜以合十护善人
多闻正法以光目光笑将大肚容尘事